北京市民族体育概况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建都以来各民族兄弟都为首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北京三千多年的历史沉积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北京市的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民委、市体育局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等社会力量,紧密依靠首都少数民族群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由挖掘到整理,普及到提高,环环相扣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先后挖掘出100多个民族民间游戏,整理定型了3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全市先后举办了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团参加了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民族体育新理念引领民族体育新发展。北京市民族体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怀下,不断发展。以2007年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北京市取得历史性最好成绩为标志,北京市民族体育已由艰难起步阶段进入到了发展阶段。在实践和思考中,提出了“更快乐、更强健、更和谐”的民族体育理念和精神,符合了现代社会对于体育的要求,概括了民族体育的价值取向,提升了人们对民族体育的认识,指导着北京民族体育健康发展,成为民族体育发展阶段的原动力和牵引力。2008年,我市编辑出版的《携手奥运的北京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新的理念指导下的北京民族体育风貌。该书被作为礼品送给国际奥组委各成员国主席,得到好评,第30届奥运会主办国英国奥组委还专门增购此书,作为奥运城市开展“大众体育”参考。“更快乐、更强健、更和谐”理念得到体育界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媒体广泛认同。
民族体育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民委和市体育局共同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建立了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为推广普及民族体育项目,提高竞技水平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支撑。各训练基地建立民族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支民族体育学科带头人和教练员队伍,发展了一批优势民族体育项目。全市民族街道社区、民族中小学,先后建立了46个民族体育普及推广基地,10多项北京传统体育项目列为普及推广基地校的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各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向社区、学校、企业介绍推广民族体育项目,培训教练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推荐民族乡村村官、民族学校体育教师等途径安排10多名优秀民族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京就业,储备了民族体育人才。积极推进民族体育项目在非民族学校开展活动,有50多个学校已具备了较好普及推广基础,列入了十二五期间体育基地发展规划。
民族体育项目挖掘、体育科研提供了持续发展动力。各区县民委民宗办和体育局、各体育基地校,重视民族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先后挖掘出100多个民族、民间体育,整理定型了6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多个项目编入国家十部委编辑出版的《中华健身方法》,其中,珍珠球、木球、蹴球,被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蹴球、珍珠球、弹弓术等民族体育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0年,弹弓术获得中国体育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各基地深入开展体育调研和理论研讨,形成了大量高品质的科研论文,每年全国民族体育论文评选和每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都有大量北京的调研文章获奖。组织编写了《北京民族体育100例》、《北京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等专著和民族体育项目教科书,组织拍摄了珍珠球、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木球、花炮等项目的电视教学片。
系列化的民族体育赛事和展示活动助推民族体育健康发展。我市民族体育工作部门坚持民族体育社会化发展,把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起来,依托民族体育基地,在民族街道社区(乡村)、民族学校,区县和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民族体育比赛,形成了街道社区(乡村)、民族学校—区县运动会—市级运动会—全国性单项比赛、邀请赛—组团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系列化体育赛事和展示活动,有力推动了民族体育健康持续发展。通州区于家务学校、北京市56中学等民族学校每年的学校秋季运动会加入多项民族体育单项比赛。民族街道社区成立如牛街摔跤队、西城中嶓队等专项体育项目队,积极开展各种竞赛和展示表演活动。在京朝鲜族体育运动会、蒙古族体育大会还把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进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八届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8000多名各族群众参加了赛事活动。奥运会期间,全市组织了各类民族体育项目展示活动,如民族街道太极拳爱好者与全市市民代表33996人共打太极拳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民族体育事业已成为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感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平台。民族体育作为北京市全民健身的重要部分纳入市政府《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民族体育作为多样性民族文化形态之一纳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中,为北京包容的品质承载着自己的一份贡献,更为民族团结和谐的北京承担了新的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民族体育发展成果和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北京风采践行北京精神。
北京市民族体育工作十几年的发展和进步,与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密不可分。大力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群众体育的内容。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但加强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而且增进了党和政府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